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安顺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TIME:2022-06-17 10:01:32 HOT:0来源:安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安顺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前言


现代物流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是支撑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产业,是优化产业组织和提升产业价值的战略性产业,是引导产业布局和业态创新的先导性产业。面对新发展格局,为促进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全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现代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建设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将安顺市打造成贵州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创新区,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安顺市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据《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改基础〔2019〕1333号)、《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黔府发〔2020〕7号)、《贵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涵盖全市“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规划期为2021--2025年,适当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依托。“十三五”以来,安顺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在此期间,安顺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物流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性、生活性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物流业发展要素不断聚集,为把安顺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枢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安顺市地处贵州省中西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北可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可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处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西线主干道上,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安顺是贵州省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贵州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安顺市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安顺市充分发挥重要枢纽作用,进一步推进西南地区骨干网路交通衔接,延伸拓展辐射范围,初步构建起通道有效支撑、战略有机衔接、东西南北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安顺市已成为黔中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目前,打造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推进贵阳、贵安、安顺深度融合发展已形成顶层战略,黔中经济区的一体化联动发展成为安顺发展的主导驱动力,安顺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更加凸显。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安顺市现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全省“两横两纵四连线”高等级公路骨架中有一横一纵两连线贯通安顺境内,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贵昆铁路穿越全境,沪昆高铁在境内设有平坝南、安顺西、关岭3个站点。黄果树机场通航城市达11个。位于珠江水系上游的坝草码头,待龙滩电站改建完成后即可直接通江达海。黔中(安顺)物流园区获批“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中国(安顺)石材城初具规模。一批市县(区)两级物流配送中心建成,物流配送设施能力和服务半径覆盖全市所有城镇(集镇)、学校、产业园区。建成冷库104座,冷库容积17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车94辆,初步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三)物流环境逐步改善


安顺市充分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贵州省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确立现代物流业在全市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物流发展机制,不断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出台了《安顺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安顺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等物流业发展文件,有力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四)物流规模持续扩大


“十三五”以来安顺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产业发展动能逐步显现,物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2020年,安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6.74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物流业增加值94.7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GDP比重9.8%。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152.74亿元,占全市GDP比率为15.8%。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81278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0%。全年完成铁路货运量501.19万吨,比上年增长8.45%。全年邮政业务收入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8%;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108.32万件,同比增长17.44%,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77亿元,同比增长24.92%。


(五)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市域内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截止2020年,包括中国物流、德邦物流、顺丰快递、中铁物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安顺设立了分支机构。黔中(安顺)物流园区不仅包括黄铺新区、黔中商贸物流中心、亿丰国际汽车物流园、万邦建材大市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园,还入驻了2000余家物流企业,物流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六)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以煤炭、水泥、建材、化工、大宗物资等生产性物流为服务对象的公铁联运模式已初步形成。以汽车、机械、农副产品、中药材等综合物资为服务对象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安顺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电商平台、黄果树(川渝)电商产业园、黄铺新区智慧物流中心等智慧物流项目正稳步推进,初步建成智慧物流载体网络和信息网络,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业多式联运能力和智慧物流服务能力正不断提升。


(七)物流需求持续增长


2020年,安顺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轻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15.7%,受疫情影响,重工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2.8%,工业总量虽不大,但已逐步形成规模产业集群,生产性物流综合服务需求呈增长趋势。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100亿元。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2016年—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8.47%。农业九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蔬菜种植246.9万亩、产量390万吨;食用菌种植3.6亿棒、产量18.35万吨;茶叶种植40万亩、产量2.03万吨;中药材种植60.9万亩、产量51.9万吨;水果种植106.2万亩、产量71.9万吨;肉蛋总产量22.9万吨、水产品产量3.3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0.9万亩、产量91.5万吨。


(八)标准建设扎实推进


叉车、工业货架、托盘等先进和标准化仓储设备及集装单元化技术在黄铺物流园、中国物流黔中物流中心、黔中智慧物流园、保税仓储等项目中逐渐得到普及应用;一批标准化冷藏库相继建成;条码、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自动分拣、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在多个园区的物流环节中得到初步应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现代物流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不高。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增值能力不强。受经济发展总体规模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安顺市社会物流总额、货物运输总量、货物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快递物流业务量等主要指标均在全省占比较小。


二是物流网络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安顺市现有的物流体系仅能满足于本市需求,缺乏从全省层面的统筹布局,在全省物流网络配置中处于较低的层级,仅具备初步的物流集散功能,服务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能力缺乏,市域内物流网络呈现散、乱等特点。


三是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域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对独立发展,缺乏一体化协同融合联动。运输结构单一,链接陆港、水港、铁路集疏站、航空港、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的物流网络体系尚未成型。供应链物流、物流金融等物流后服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体系运营水平和效率低,物流成本高、仓储周转率低、空车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物流企业发展层次较低。A级物流企业至今还是空白,企业竞争力弱。截止2019年,贵州省A级物流企业共计41家,其中省会贵阳市拥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30家,铜仁市有3A级物流企业4家,黔南州有3A级和4A级物流企业各1家,黔西南有4A级企业1家,毕节市、黔东南、六盘水、遵义市各有3A级物流企业1家。安顺市目前在A级物流企业方面还是空白,物流企业层级较低。物流企业在服务、效率、安全等方面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客户服务分散、大宗商品服务无序、物流人才匮乏,与贵阳、遵义等周边城市物流企业相比,核心竞争力弱。


五是市域内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企业普遍对标准的重视不够,加上物流标准化建设周期长,物流企业和园区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较为普遍,物流现代化水平低。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后疫情防控时期对经济社会及其正常运行体系的冲击持续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技术变革重塑国际产业生态,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明显,世界贸易格局体系面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演变,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是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阶段,发展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助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内循环的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先导,辅之以大规模创造新消费场景的投资,进而带来消费升级的质变,新型城镇化、新基建、产业供给升级将使得供需两端的循环形成闭环并相互强化,极大地加速了生产要素流通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正在推动中西部城市逐渐变成新的“桥头堡”,现代物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同时,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将全面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到203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安顺市形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三是从省内环境来看,我省仍然处于经济发展进入稳中求进、后发赶超关键阶段,积累的巨大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全省瞄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乡村建设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大力推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推进黔中城市群建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经济发展动能全面增强。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速为贵州扩大国际国内开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从市内环境来看,安顺市通过坚持不懈地建载体、抓项目、促转型,九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九大百亿级工业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和以全域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带来了物流产业发展新支撑。新建国家火炬安顺航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西秀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首批省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获批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国际石博会。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产业集群,7个产业园区均被纳入“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形成了能源、装备、建材等3个百亿级产业。安顺夏云工业园、安顺黄果树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等9个服务业集聚区成功通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正在实现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养老、物流、大数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沪昆高铁、安六铁路建成通车,花安高速、安紫高速、织普高速、都香高速都匀至安顺段、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建成并开通营运。实现市域建制村100%通油路。黄果树机场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在已规划形成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通路中,安顺市正处于西线上,是西线的重要枢纽点,随着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建设的推进,安顺将进一步发挥南下北部湾北上成渝、东出长江经济带、西进云南和东盟自贸区的区位优势,扩大既有通道能力,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一是域内经济发展预计将以10%的速度持续增长,“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700亿元,经济体量的放大必将带来物流业的快速增长。


二是安顺市产业体系将进入更加开放、更加高端的发展阶段,深度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等活跃经济体的产业互动对接将更加密切,在市域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产业大发展、开放新红利的带动效应将更加凸显。


三是安顺市在全省全国的物流枢纽通道优势地位将更加彰显,南下北上、西进东出的重要物流通道功能将得到极大激活,实现国际、国内大宗物流在交通枢纽地的中转、仓储、集散等,物流服务能力必将得到全面加强。综合以上因素,未来五年是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有望达到11%,甚至更高。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四新”抓“四化”,加快物流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产业基础等有利条件,聚焦制约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强辐射的供应链环境,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现代物流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提升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加快建设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打造极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极,将安顺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贵阳贵安安顺共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撑引领市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格局。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调控、政策调节、市场培育、秩序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借助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强政策扶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区域融合,协同发展


积极主动推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从黔中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承担相应的区域战略要求与城市使命,加强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货物换装效率,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协调匹配、设备共享共用,成为黔中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集聚高效,融合发展


围绕落地安顺和紧邻贵安新区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通过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和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结构优化,创新发展


加快传统物流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衍生服务等高端物流业态,提高现代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辐射能力,积极参与现代物流新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变革。


(五)科技智能,绿色发展


顺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新趋势,积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把绿色理念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推动物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1年-2022年)


2021年—2022年是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功能服务全面巩固提升的阶段,加快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调结构,增强物流规模化组织、专业化运作和网络化服务能力,促进要素集聚融合,进一步深化与省会贵阳和贵安新区的融合发展,初步形成完善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建成围绕能源矿产、石材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商贸服务市场为主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提供强力支撑。到2022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达到116亿元左右;培育A级以上本土物流企业4家;物流与大数据融合率显著提高;城乡绿色高效配送网络体系基本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实现市域乡镇农产品配送体系全覆盖,全市冷库容积达到19.8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车保有量达到124辆,冷链运输率显著提升。


(二)中期目标(2023年-2025年)


高效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形成。


“一核两支点四节点”物流空间布局不断完善。推动黔中(安顺)物流园区与黄果树机场融合发展,建设成集公铁联运及航空为一体的物流枢纽集聚地,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依托贵阳、贵安新区、安顺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好机遇,以天龙、夏云为核心,立足安顺物流东支点,集聚区域内产业园区、蔬菜基地、航空制造、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资源,推进建设贵州现代物流(黔中)产业园,构建东部物流集聚区,建成承接黔中城市群生产性物流及生活性物流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围绕“毕水兴”经济带快速发展机遇,构建黄铺物流园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园与六枝木岗产业园、中国(安顺)石材城的快速联系通道,在安顺西部镇宁丁旗镇中国(安顺)石材城建成连接省内毕节、六盘水、兴义,辐射云南、广西的生产性物流园区,形成西部现代物流集聚区。围绕西秀区落地建设全省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的机遇,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培育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网络布局的物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活力的城乡配送中小企业。完善包括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物流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物流业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把安顺建设成为服务全省、辐射西南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奋力打造“西部农产品物流基地、全国旅游物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贵州电子商务物流基地等四大基地”。


现代物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11%,力争达到15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左右。培育A级以上本土物流企业达到10家。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冷库容积达到25.43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车保有量达到189辆。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20年的15.8%下降到13.5%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与大数据融合率达到50%,物流企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


物流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和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基本建立,物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黔中物流枢纽中心,建成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创新区,成为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云南和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物流枢纽。


(三)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


展望到2035年,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安排,安顺市将与全国全省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富美安顺。锚定总体目标,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将建成现代物流资源高度富集、物流网络布局科学、服务高效便捷、物流技术先进、市场安全有序、发展模式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具体体现在: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建成黔中城市群的重要物流核心枢纽;贵州省物流核心区地位进一步巩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和多式联运取得全面突破;物流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物流枢纽对产业组织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区域辐射能力强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强力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第三章空间布局


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与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战略实施,发挥安顺市在黔中地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针对全省产业布局和“一核两极四节点四通道”的物流空间布局规划,依据安顺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核两翼一轴三区”的现代产业空间格局及“一中心、两支点、众星捧月”的城镇发展格局,结合安顺市九大百亿级工业产业、九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现代旅游业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强化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加快提升现代物流业基础服务带动效能,以现代物流业与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首位产业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核心,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把安顺打造成黔中经济区重要物流核心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物流创新示范高地,构建“一核、两支点、四节点”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一批枢纽节点、重点园区和项目落地,形成层级清晰、功能完整、互联互通的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物流网络体系。


一、“一核、两支点、四节点”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两支点、四节点”,即以国家级示范园区黔中(安顺)物流园区为核心的安顺物流枢纽集聚区;以平坝区天龙、夏云为核心的东部物流支点集聚区;以镇宁县丁旗镇为核心的西部物流支点集聚区;以关岭、紫云、普定、黄果树为核心的区域物流枢纽节点。


(一)“一核”布局


全力推进国家级示范园区黔中(安顺)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物流枢纽优势,集聚资源,整合发力,推动园区与安顺市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集群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依托园区处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的地理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辐射广、运力强的发展条件,立足于黔中经济区、面向西南,着力发展多式联运、保税仓储、国际汽车贸易、商贸物流、电商物流,推动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快速发展,实现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大宗物流在园区的中转、仓储、集散等,建设运作高效、业态先进、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现代化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打造成黔中经济区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物流核心枢纽。


发展货运枢纽服务


发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势,推动公铁、公空、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发展,推进互联网+公铁联运中心、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搭建物流中转平台,建立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促进物流货运枢纽功能提升,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性中转物流枢纽基地。在满足安顺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生产生活物流需求的同时,积极对接服务贵阳和贵安新区,实现物流大通道的联动发展。


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以“运、产、城”发展相结合,构建园区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城市提供强大的商贸物流服务。重点建设互联网+黔中特货产业孵化基地、线下商品展示交易区、线上电子商务区、城乡智慧配送中心、平行进口汽车展示销售中心、汽配物流中心等项目,推动农特产品物流、生产生活资料物流、旅游商品物流、平行进口汽车交易物流、装饰材料物流、跨境电商仓储物流等。


发展生产物流服务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产业物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物流、电子信息科技产业物流、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物流、汽车零部件制造物流等。重点建设黄铺物流园区、幺铺片区公路港、西秀区农副产品物流园、西秀区农产品配套物流园、西秀区农产品现代流通中心、万邦建材城、黔中智慧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紧完善电商物流区、线上电子商务区、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等平台,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物流需求服务。


(二)“两支点”布局


1.“东支点”:


以平坝区天龙、夏云为核心,集聚区域内产业园区、蔬菜基地、煤炭生产加工销售、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资源,全力推进贵州现代物流(黔中)产业园、平坝天成第六产业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东部物流集聚区,打造服务于黔中城市群的生活性物流及生产性物流的“东支点”,为贵阳、贵安新区提供物流服务,构建西进东出的重要物流枢纽基地。


发挥“东支点”紧邻贵阳、贵安新区的区位优势,落地实施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战略,疏解贵阳、贵安物流压力和承接外部物流需求。依托贵安大道、贵安高速、贵安快线、沪昆高铁、沪昆普铁、贵阳龙洞堡—黄果树机场快速铁路、平坝机场等构成的立体交通优势,强化区域联动,提升物流集散和辐射功能,推动区域内特色农产品、蔬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煤炭生产、选洗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以及矿岩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推动煤炭生产物流、煤炭销售物流和煤炭回收物流发展。重点建设贵州现代农产品物流园、贵州中模慧聪建筑装备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形成“物流+文旅+制造业+农业”新业态,建设全省工业生产物流中心、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


2.“西支点”:


以镇宁县丁旗镇为核心,集聚区域内石材建材生产加工、农产品物流、旅游物流资源,全力推进中国(安顺)石材城、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石材产业、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民族工艺品的快速发展,打造安顺市物流“西支点”物流集聚区,将“西支点”建成服务省内“毕水兴”、辐射云南广西的生产性物流枢纽集聚区。


发挥“西支点”紧邻经济发展活跃的“毕水兴”经济带及西出重要通道的优势,依托沪昆高铁、贵昆铁路、隆百铁路、都香高速、普盘高速、贵安快线、安顺—六盘水—兴义城际、贵安大道延伸段、贵阳龙洞堡—黄果树机场快速铁路、坝草码头等构成的公—铁—空—水立体交通优势,推动以石材生产、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推动农特产品、精品水果精深加工、旅游商品发展。重点建设中国(安顺)石材城、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物流中心、镇宁坝草港物流园、镇宁县国际物流商贸城、镇宁县宁西街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基地、镇宁县江龙镇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基地、镇宁无公害精品水果深加工产业区、镇宁江龙镇农产品集散中心等。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纽带扩大对外辐射能力,通过产业聚集,打造西南地区以石材生产、加工、贸易为主,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为辅的重要物流枢纽基地。


(三)“四节点”布局


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要求,根据地域条件和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市域各县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物流业务规模,规划布局普定物流节点、关岭物流节点、紫云物流节点、黄果树物流节点。


1.普定物流节点。


依托织普高速、普盘高速、安顺至六盘水(至威宁)城际、黄百铁路等快速立体交通条件,围绕石材、建材、农产品等优势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加工物流等,重点建设普定县综合物流园、普定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推动货运枢纽服务、商贸物流服务、生产配套物流服务发展,打造成服务本土生产加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辐射“毕水兴”经济带的物流枢纽节点。


2.关岭物流节点。


围绕新型建材、特色农产品、旅游工艺品、民族工艺品、矿产资源等着力发展特色物流、农产品物流、工业物流、旅游物流。依托沪昆高铁、安顺至六盘水(至威宁)城际、普盘高速、镇(宁)安(龙)高速、黄果树机场,加快区域级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发展公路物流、铁路物流、冷链物流、仓储物流、快递物流。重点建设关岭现代物流园、关岭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关岭县2.5万吨粮食储备仓库及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关岭花江镇物流中心等项目,推动关岭牛、板贵花椒、早熟蔬菜、万亩韭黄、火龙果等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特色生产型、商贸型物流枢纽节点。


3.紫云物流节点。


发挥贵阳至兴义高速、都香高速、安紫高速及“十四五”即将开工建设的贵阳至兴义铁路、黄桶至百色铁路等交通条件,充分挖掘市域农业产业优势,重点建设紫云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紫云产业园区猫营物流园、紫云物流园、紫云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以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及冷链物流,推动紫云火龙果、早熟蔬菜、红心薯、精品水果种植、紫云花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发挥节点对周边地区的商贸物流集散和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成为贵阳、兴义、百色及周边接驳市域产业的重要农产品物流枢纽节点。


4.黄果树物流节点。


依托黄果树、龙宫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发挥沪昆高铁、沪昆普铁、沪昆高速、安顺至六盘水(至威宁)城际、贵安快线、贵安大道、贵安高速、都香高速、黄果树机场等立体交通网络优势,把集散枢纽打造成以黄果树为核心的旅游资源整合平台,推动交通枢纽、大型旅游商品卖场、电子商务的建设,充分挖掘民族工艺品、旅游工艺品及特色农产品资源,将安顺蜡染、民间刺绣、屯堡木雕、镇宁波波糖、紫云红心薯、紫云花猪、关岭牛肉制品、板贵花椒、上关辣子鸡制品、断桥糊辣椒、古生物化石仿真艺术品、平坝灰鹅、安顺瀑布茶、安酒、旅游美术工艺品等打造成具有安顺地标性的旅游商品品牌。创新旅游商品销售网络,搭建一站式旅游商品营销中心和购物中心,推动线上线下结合,鼓励支持多渠道营销,推进旅游商品进景区,形成“互联网+旅游+民族工艺品+农特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旅游商品市场主体,重点培育能够在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旅游商品骨干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为旅游商品提供高附加值物流服务,着力培育以旅游商品物流为特色的黄果树物流枢纽,推动安顺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与推广、销售,促进旅游商品产业繁荣发展,全力打造大黄果树国际精品旅游区,助力黄果树景区成为千万量级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


四大物流枢纽节点呈扇状布局,是安顺市“一核、两支点”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辅助支撑,构成安顺市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大开放式、辐射面广的物流网络体系。


安顺市现代物流业总体布局


1.“一核”:


全力打造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黔中(安顺)物流园区,构建以生产加工服务型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物流、装备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园区,积极推进黄铺新区建设。


2、“两支点”:


(1)“东支点”


以平坝区天龙、夏云为核心,集聚区域内产业园区、蔬菜基地、煤炭生产加工销售、航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等资源,建设贵州现代物流(黔中)产业园,加快东面物流“支点”建设,谋划推进平夏物流铁路专线(平坝火车站-夏云)、清夏湖绕城快速通道(清镇-夏云-湖潮)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疏解省会贵阳、贵安新区物流压力。


(2)“西支点”


以镇宁县丁旗镇为核心,加快西面物流“支点”建设,强力推进中国(安顺)石材城、隆百铁路南段(黄桶-百色)、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物流中心、坝草码头、宁龙黄公路、贵安大道延伸段(经开区-石材城-镇宁-黄果树-关岭)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把“西支点”建成连接“毕水兴”,辐射云南、广西的生产性物流枢纽。


3、“四节点”


充分考虑市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物流业外引内联的辐射服务需求,重点规划建设普定物流节点、关岭物流节点、紫云物流节点、黄果树物流节点。


二、物流通道布局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两支点”枢纽为核心,构建“东连贵安新区湖潮,贯通马场、高峰、夏云、天龙、黄铺新区公路港,西通毕水兴的东西向物流通道”和“南自紫云起,贯通西秀、经开区、镇宁、普定,北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南北向物流通道”,强化通道沿线物流枢纽中心及节点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能力,推动形成通道化物流运作和产业组织,高效串接农产品、工业品产地、集散地和主要消费地,密切通道沿线经济产业联系,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分工,提高产业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强力服务电子信息科技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装备制造业、石材建材生产加工等,推动一批产业基地、重点园区、重点项目落地,形成层级清晰、功能完整、互联互通的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物流网络体系。


东西通道构建“贵安湖潮—清镇—夏云—平坝—天龙—经开—西秀—镇宁—关岭”的东西通道主轴线的串联互通,推动沿线贵州现代物流(黔中)产业园、黔中(安顺)物流园区、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聚合形成产业走廊,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节点和衔接长江经济带的物流网络。依托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借助贵阳枢纽中心和沪昆、贵广黄金通道,进一步拓展通行能力和辐射范围,提高公铁航联运能力,建成服务贵阳贵安和衔接长江经济带的区域性物流枢纽,重点发展公铁联运、航空货运、农产品物流、矿产品及快递物流,支撑黔中城市群建设,为推进特色农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科技制造业、旅游产业、民族工艺品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


南北通道构建“普定—经开—西秀—镇宁—关岭—黄果树—紫云”的南北通道主轴线的串联互通,加快通道沿线中国(安顺)石材城、黄百铁路、黄果树机场改扩建、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物流中心、普定现代物流港、普定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紫云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坝草港等重点项目建设,有效连接安顺环形公路网体系,聚合形成产业走廊。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北盘江及南昆铁路通道等,构建向北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西服务“毕水兴”及云南、向南对接北部湾经济圈的物流大通道网络格局,形成区域物流产业集群,重点服务省际间大宗物资运输、沿线城市对外物流需求,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高效物流服务。围绕商贸、化工、石材、铁合金、建筑材料、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农村电商物流、工业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城乡配送等。


三、构建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围绕枢纽和节点的总体布局,综合考虑“十四五”安顺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趋势、生产力布局及产品结构特征,紧紧依托安顺市的交通运输网络,按照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集成的原则,整合优化分散的存量资源,构建全面覆盖市域的物流网络体系,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乡配送点”的功能强大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优化配置生产加工、货物交易集散、货运配载运输、仓储与配送、流通加工、保税物流、冷链物流、以及物流信息增值等服务体系,形成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相互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经济体系,推动物流园区和网点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建设围绕通道走廊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贵安湖潮—清镇—夏云—平坝—天龙—经开—西秀—镇宁—关岭”东西通道主轴线的串联互通,依托贵昆铁路、沪昆铁路、贵昆高速和纳兴高速等交通主干道,形成向东服务贵阳贵安、衔接长江经济带,向南对接北部湾、珠三角,向西连接“毕水兴”经济带和云南的物流网络格局。


二是加快推进“普定—经开—西秀—镇宁—关岭—黄果树—紫云”南北通道主轴线的串联互通,加快黄百铁路等交通干道建设,形成向北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南对接北部湾、珠三角的物流网络格局。围绕两条通道沿线各区县特色产业,串接平坝、西秀、镇宁、关岭、紫云、普定区域性农产品交易流通节点设施布局,推动区域性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民族工艺品集散展示中心建设。统筹规划“关岭—普定—平坝—紫云—关岭”环形公路网,加快构建以沪昆高速为主线、县乡道为支线、村道为基础的路网运输体系,实施公铁联运、水陆联运、陆空联运,实现安顺市域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水路的有效联通。


(二)提升电商物流发展服务能级。


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区域分拨网络。大力发展商业新模式、经营新业态,以跨境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推动快消品、药品、跨境电商等领域发展分销型供应链,从统仓统配的供应商切入,推广使用标准化单元技术,发展供应链协同平台,整合上下游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供需对接、集中采购、统管库存、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集成,提高供应链自动补货、快速响应及资源共享能力。推进快递物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助推消费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开放水平和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提升设施运行能力,促进高效绿色服务。


以安顺市城区区域范围作为主配送服务范围,构建包含包装、分拣、储存、运输、配送的综合物流体系。打造以区域内公路运输为主,以“日配”的方式,推动市内的零售商、连锁店和生产企业、区域配送中心联网协作。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建设城市配送网络,开发小批量、多品种的城市配送服务产品,成为城市物流线路的核心提供商。规划建设城市配送中心,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物流调度,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城市配送,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积极引导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系统布局建设,密切末端配送与物流通道的互动衔接与联系,创新城乡配送低成本发展模式。强化区域分拨与城市配送之间的运行联系,形成分拨配送紧密衔接的配送服务网络,营造干支线支撑配送、相互协同的高效物流发展格局。


安顺市现代物流业主要配套交通项目


一、铁路


1、隆昌—黄桶—百色铁路


安顺南下北上的铁路交通大道,连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黔中(安顺)物流园区打造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上重要的物流枢纽节点。


2、安顺—六盘水—威宁城际快速铁路


连接“毕水兴”经济带,进一步扩大安顺西进的交通运输能力。围绕城际快铁,规划建设多条连接公路,形成贯通夏云园区、中国(安顺)石材城、黄铺新区等重要物流园区的公铁交通网络。


3、贵阳—兴义城际铁路


围绕贵阳至兴义城际铁路,积极谋划在紫云规划建设公路连接线,构建通达周边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


4.贵安快线


全长63公里,打通安顺到贵安的铁路快速通道,实现“一核两支点”与贵阳贵安的快速通达。


二、公路


1、紫望高速、都香高速(安顺段)、沪昆高速(北线扩容段)、贵阳西外环高速(平坝段)、普盘高速的建成,构建覆盖安顺全境的四通八达公路交通网络体系。


2、规划清夏湖绕城快速通道建设实现生活性物流和大宗物流的同城化服务。


3、以中国(安顺)石材城为中心,加快规划推进建设宁龙黄公路、贵安大道延伸段等快速通道建设,往东连接黄铺新区、西秀区、经开区,往西连接六枝、关岭,构建通达四方的公路物流交通网络。


4、继续推进和完善国道省道及通村油路保畅工程,确保连接城乡的配送网络完善通达。


三、水运


坝草码头:全力打造坝草港,扩大物流服务功能,与现有公路、铁路连接贯通,实现多式联运。


四、航空


安顺黄果树机场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安顺黄果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对黄果树机场功能分区进一步梳理,货运客运分离,加大货运单元化和集装箱等标准化建设,推进航空物流。


五、货场


加快推进安顺东西货场搬迁项目建设。


(四)发挥枢纽联动效应,推进枢纽网络化发展。


构建立体物流通道网络,发挥枢纽联动效应,推进枢纽网络化发展,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降低全社会物流和交易成本,为优化安顺市经济空间布局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物流枢纽设施联动,着力打造枢纽核心增长极


依托安顺市“一核、两支点、四节点”的整体布局,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深度融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结合交通优势,推进开展枢纽间的联动协同。支持安顺黔中智慧商贸物流中心等物流枢纽的智能化多式联运场站建设和运输装备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着力推进安顺市物流枢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优化多式联运设施与节点布局,加快形成省内外贯通的多式联运网络主骨架。


推进物流枢纽功能联动,大力培育物流发展新动能


依据各类型物流枢纽功能的差异性,充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联动效应,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相关物流要素集聚,实现不同类型物流枢纽功能的优势互补。依托安顺市特色产业及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供应链一体化体系,鼓励和支持具备实力的骨干物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市场化方式,形成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物流合作体。塑造城市经济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枢纽经济。


深化物流枢纽区域联动,加快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物流枢纽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和产业发展,推动物流要素资源集聚整合,重点建设安顺黔中智慧商贸物流中心公用型货运枢纽、安顺邮件分拨中心城市物流分拨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安顺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形成“国际-国内-区域”三级联动模式,促进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同物流枢纽通过产业协同、组团发展、共生互动,实现合理分工与紧密协作,从而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安顺市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重点项目


1、“一核”建设重点项目:


黄铺物流园区仓储物流项目、公路港、黄桶成品油库建设项目,黔中智慧物流园电商物流中心、黔中智慧物流园黔货出山产业孵化园、黔中智慧物流园冷链物流中心、黔中智慧物流园多式联运港、中国物流黔中物流中心、安顺市西秀区“菜单式”产业扶贫农业综合示范区6万吨冷链物流项目、西秀区农产品(蔬菜)冷链物流园、西秀区杨武乡冷库建设项目。


2、“两支点”建设重点项目:


以天龙、夏云为核心区的“东支点”物流集聚区,推进贵州现代物流(黔中)产业园、平坝天成第六产业园农业供应链融合工程等项目建设。以中国(安顺)石材城为核心区的“西支点”建设。依托沪昆高速连接东西、都香高速贯通全境的交通优势,推进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物流中心建设,整合和发挥沿线周边隆百铁路、安顺环城高速、镇宁—坝草公路、织金—镇宁公路等运力资源,把交接物流中心建设成大通道物流枢纽中心,形成东西、南北交汇的大宗商品集散、中转物流枢纽中心。


3、“四节点”重点物流项目:


普定县综合物流园、普定县现代粮食物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镇宁县冷链物流中心、镇宁县六马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镇宁县良田镇精品水果物流中心、镇宁县江龙镇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紫云县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农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黄果树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紫云自治县猫营园区冷链物流项目、关岭县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关岭县花江镇物流中心项目等建设项目。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重点打造安顺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幺铺智慧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建立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一)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供应链服务水平,助推新型工业化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与现代制造业的高效衔接协同,推动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黄铺公路港等物流基地与安顺高新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安顺航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等基地联动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物流基地与龙头企业南山婆、西秀金刺梨、天赐贵宝、高原颂、苗干妈、金凤徕等生态特色食品企业以及百灵、三力制药等医药产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依托公共仓储设施、联运设施,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发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布局合理、信息共享、物流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物流组织效率高的现代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工业供应链服务水平,助推新型工业化。


(二)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助推农业现代化围绕九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农业生产基地、坝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以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等项目为依托,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村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农商互联示范”等工程,推进大中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综合农贸市场、乡镇商贸服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商贸物流服务向乡村延伸。完善农产品冷链、农产品产加销等供应链体系,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助推农业现代化。


(三)促进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完善服务业供应链提升电商快递物流、零担物流、仓储物流服务能级,增强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推动交通物流网络、消费供需网络、上下游企业等无缝衔接,降低企业流通成本。重点推进黔中(安顺)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商贸物流配送网点覆盖率,促进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高效衔接,有效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城市配送体系,实现从“一核、两支点、四节点”到城乡全覆盖的物流配送网络的融合贯通,促进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重点建设项目


1、重点围绕石材、煤炭、钡业等矿产资源,强力推进中国(安顺)石材城及配套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坝草码头通航、加快推进隆百铁路南段(黄桶至百色)开工建设,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促进矿产资源聚集发展。


2、推进黔中(安顺)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西秀区绿野芳田冷库、平坝天成第六产业园、普定县梓涵冷链物流、关岭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同时配套建设安顺市农产品(粮油)交易大市场、平坝粮食仓储中心库、关岭县2.5万吨粮食储备仓库及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助推“安货出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一)优化运输结构方式,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


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依托安顺航空产业基地、普定循环工业基地、平坝夏云工业园区,发挥域内多条铁路专用线的优势,重点推进幺铺站、黄桶站和两所屯站、天龙站货运站的公铁联运工程,优化货运结构和集装化运输方式,推进大宗散货公铁水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货物运输“一票到底”。重点推进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处物流中心建设,依托沪昆高速连接东西、都香高速贯通全境的交通优势,整合和发挥沿线沪昆高铁、沪昆普铁、隆百铁路、安顺环城高速、镇宁—坝草公路、织金—镇宁公路等运力资源,大力推动公铁联运,把交接物流中心建设成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中心。推动龙滩电站三级航道改造和坝草港建设,与现有公路、铁路连接贯通,扩大物流服务功能,实现多式联运,直通北部湾防城港。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中国物流黔中物流中心项目:


依托位于东出口的区位优势,整合西秀区域内火车站运力资源,着力打造中国物流公铁联运中心示范工程。


2、黄果树机场改扩建项目:


加快建设黄果树机场扩建工程,对黄果树机场功能分区进一步梳理,货运客运分离,加大货运单元化和集装箱等标准化建设,加大布局航空运输投入,把黄果树机场建设成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3、平夏物流铁路专线项目:


谋划建设平坝火车站至夏云的物流铁路专线,与区域内公路实现连接贯通,推动公铁联运示范,实现物流产品降本增效,形成比较优势,带动“东支点”加快建成和发展,推动生产性、生活性物流的转移承接。


4、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交接处物流中心:


依托沪昆高速、都香高速,整合发挥沪昆高铁、沪昆普铁、隆百铁路、安顺环城高速、镇宁—坝草公路、织金—镇宁公路等运力资源,大力推动公铁联运,把交接物流中心建设成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二)推进枢纽和干支配衔接,提升城市配送能力


加快构建县(区)乡(镇)村三级配送体系,畅通城乡电商物流双向通道,发挥城乡物流在工业品下乡和特色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体系中的支撑服务能力,沿通道轴线建设县域综合物流园和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电商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资配送物流网络建设,合理布局实施乡村道路、仓储配送中心、物流中转站、村级终端服务点建设和物流车辆整合,形成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联网运行的三级配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村物流配送的服务能力和效益提升。支持快递企业与农家店、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以建立合作网点的形式提供投递服务,鼓励快递企业与农村商贸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共同制定运输、配送计划,发展农村共同配送。鼓励邮政、中通等物流企业下村配送,在乡镇中心、有条件的村寨设立物流分拨中心。对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税费、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社区蔬菜自动售货机末端配送设施建设,推广共同配送、网订店取(送)和智能快件箱等创新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信息对接,形成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高效联动的格局。


(三)推进智慧物流发展,提升运行效率降本增效


大力推进智慧物流发展。重点抓住贵州省大数据发展机遇,围绕“大数据+物流+互联网+金融”的全新生态模式,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和智慧物流的发展,不断推动安顺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促进智慧物流快速发展。打造以大数据、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化物流信息平台,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创新发展,加强交通、公安、海关、市场监管、气象、邮政等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物流领域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积极主动对接贵州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现有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破物流信息壁垒,全面构建集智慧商贸、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为一体的云服务平台。提升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培育壮大物流企业,重点打造黄桶—幺铺物流园、黔中(安顺)物流园等智慧物流基地,构建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实现车辆、货物位置及状态等信息实时查询,促进物流订单、储运业务、货物追踪、支付结算等信息集成共享和高效流动。积极推进全市商品物流运行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加快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


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工程


1、安顺传化物流公路港:


引进并重点扶持安顺传化物流公路港项目建设,支持传化物流对其仓储、托盘、装卸搬运、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等硬件进行标准化改造,优先解决包装、装卸、运输和仓储等各物流环节之间的配合性问题,提高物流运作标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支持传化物流在黄铺新区幺铺片区公路港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


2、满帮集团:


规划引进满帮集团,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进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冷藏库等专业化仓储设施的建设。推动条码、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自动分拣、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推动绿色物流建设,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物流发展围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全力推进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构建居民投放前端、回收运输中端和处置利用末端相衔接的“全过程”“全链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围绕工业生产,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加快建设开放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与环卫垃圾收运网络的资源共享,在收集、回收、转运、分拣、处理等重点环节上实施无缝衔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环卫垃圾收运两网融合、协同高效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


三、完善创新赋能的物流经济体系


(一)发展枢纽经济,推进物流枢纽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黔中(安顺)物流园国家级示范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加强干支衔接和组织协同,开展陆空联运、铁空联运、空空中转,发展“卡车航班”,构建高价值商品的快捷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建立“公共挂车池”,发展甩挂运输,试点开展滚装运输。支持建设多式联运场站和吊装、滚装、平移等快速换装转运设施。支持和引导采用已发布的快递、仓储、冷链、口岸查验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园区高品质发展。重点推进黄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黄铺物流园区仓储物流项目、公路港等项目建设。


(二)提升行业规模,推进物流集约化发展水平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化发展,推进物流业与区域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特色轻工业、旅游产业、大健康医药等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打造形成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产业互动融合,不断提升区域内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依托黄铺新区区位优势,吸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推动小微物流企业加快形成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安顺黄铺开投公司,培养其成为区域龙头物流企业。着力构建高效物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现代物流业持续、创新、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三)推动供应链金融,培育现代物流经济体系


鼓励规模以上物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信托担保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基金扶持等融资模式,扩大融资渠道。加强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快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和试点。通过创新应用和开发各种物流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贷款担保,鼓励民营担保公司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探索建立物流行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项目建设。鼓励物流金融和供应金融企业发展,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四、打造内联外通的国际物流体系


(一)探索口岸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结合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机遇,探索建设西部内陆口岸平台,积极申建安顺黄果树机场航空口岸,推动建立安顺海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让安顺的进出货物实现“出口直放、进口直通”,与国外港口互通有无,提高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物流成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市关于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推动在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内成立航空保税区,建立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加工园区,促进临空产业和航空产业园区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打造国际通道,构建无水港联运体系


依托安顺市在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沿途的战略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融入贵州无水港出海大通道,借助黄铺新区发展规划定位,建设贵州安顺国际陆港。鼓励中国(安顺)石材城等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区等国际区域性平台,对接粤苏皖赣四省—中澳海上物流大通道、中巴经济走廊(哈伊瓜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国际、港澳、国内市场,吸附社会资源和产业集聚,开展跨国贸易。


(三)推动保税物流,培育国际供应链


加快对接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工作,依托黄铺新区公路港项目以及公用型保税仓项目,推动安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和建设,完善保税物流设施,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仓储等。推动区域保税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市内进出口贸易企业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大力推进电子产品、白酒、民族医药等产品进入保税物流区,不断扩大保税物流规模,为安顺和周边城市进出口企业提供国际运输、通关、报检、保税、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


五、培育分工协调的物流市场主体体系


(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重点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扶持3-5家服务范围广、管理能力强、物流服务水平质量优的现代化物流枢纽运营企业。支持物流枢纽运营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功能联合,采用市场化方式开展联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业务协同的合作共同体,共同推进安顺市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和统筹运营管理。鼓励物流企业申报星级仓储智慧仓储,大力培育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国家A级物流企业,推动黄铺开投、黔中智慧物流、中国物流贵州公司等企业培育成为3A级以上物流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作用。


(二)引进物流龙头企业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特色轻工业、旅游产业、大健康医药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A级大型物流企业在安顺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者分支机构。鼓励外来企业参与本地物流企业重组,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培育、发展和整合一批管理先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区域总部),构建和完善以总部型物流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体系。


(三)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物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配套制定物流体系扶持政策,借力政策培育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商贸服务型物流企业和大型化、网络化货运代理企业等引领行业发展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鼓励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培育网络覆盖城乡、具有现代互联网思维的新型物流企业,以先进的运作模式推动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广试点示范经验,把物流创新试点示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六、夯实科学完备的物流基础体系


(一)提升物流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物流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对物流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物流设施。注重物流设施标准与其它产业标准以及国际物流设施标准的衔接,重点推进黔中(安顺)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的标准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和普及推广,提高物流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大物流设施标准在黄铺物流园区、中国(安顺)石材城、中国物流黔中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中的实施力度。调动物流企业在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强物流设施标准的培训宣传和推广应用。


(二)营造公平开放的制度环境


进一步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简化物流企业登记手续,认真执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和“先照后证”制度。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业务办理时限制、“审核合一”等制度,对物流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以及其他特殊事项根据企业需要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和全程跟踪服务。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法人机构申请的资质,物流企业(区域)总部统一申请获得后,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向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获得。


(三)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加强对物流企业经营资质、经营行为的后续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规范行业行政管理,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物流市场专项清理整顿,打击超限、超载、“三无”车辆,加大对物流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环境。


第五章重点工程


一、物流数字经济发展工程


(一)加强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进物流产业向标准化、智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加强物流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运输、仓储、搬卸装运等物流环节的应用,通过数据挖掘,构建全局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数字平台,聚合多种物流业态,打通物流服务全链条,实现物流资源的实时共享。支持幺铺物流园区、黔中智慧物流园等物流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推动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标准规范制定与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开发、装备研制等工作。支持政务系统中物流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具有大数据应用优势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依托幺铺智慧物流中心、黔中智慧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实现全市重点龙头企业物流数据的汇总,引领安顺智慧物流业发展。支持黄铺开投、黔中智慧物流、中国物流安顺分公司等企业申报智慧仓储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网络货运交易平台。


(二)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构建安顺市物流枢纽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促进业务的线上化迁移,为实体业务做数字化改造,并通过数据积累转化为数据资产,提升整个物流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加强物流信息服务和监管支撑能力,完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物流全程可视化服务能力,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通过供应链云、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化平台组成数字化网络,打造数字供应链物流生态,推动物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物流行业基础数据、营运数据采集、分类、维护和分析,强化物流信息平台应用。推进物流信息平台与其他行业信息平台、政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强与省物流云、省交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省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对接,深度开展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共用。


(三)推动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推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示范应用及以数字物流为核心的新基建体系建设,构建物流数字经济新业态。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智能化设备与技术等为载体,提高物流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使大数据渗透到物流产业链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配送、销售各环节,促进物流数字化和网络化经营。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围绕农产品、医药、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加快建成提供全程智慧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数字智能技术和物流业仓运转配多环节、人车货场多场景的深度融合,推进无人机、机器人、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装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基础,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建设覆盖市域的线上线下融合、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口岸物流信息平台。


二、应急应战物流工程


(一)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布局


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布局,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和跨区域跨领域应急管理联动处置机制。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运输保障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建立常设专业化应急物流综合协调领导机构,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应急物流工作模式。发挥应急物流体系的系统效应,完善应急物流预案和应急通道机制、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和法律机制,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积极参与省级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应急物流的全程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交换、传输、共享。鼓励社会物流企业进入应急物流领域,依托平坝区、西秀区、开发区等粮油贸易储备的规划与布局,以平坝粮食仓储中心库、关岭县2.5万吨粮食储备仓库及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为依托,建立应急响应物流企业名库,选择一批规模、技术装备、服务等满足条件的物流企业纳入,对库内企业予以一定的事后资金奖励。发展专业化应急物流,培育一批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和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承担惠民生鲜、菜篮子等常规民生保供物流需求,确保应急储备、应急保障等非常规职能,发挥在全社会农产品供应、稳定价格、应急保障供应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二)打造军民融合物流服务体系


抢抓安顺市航空工业打造新时代三线国防战略后方基地的发展机遇,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统筹推进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工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防军工军民结合,促进军工行业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同,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发展具有军民融合特点的物流产业,构建安顺市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信息共享、投资融资、孵化转化平台建设,促进军地科技信息交流、科研资源共享,夯实物流网络服务国防军工生产制造的能力。充分挖掘本地区域潜力,因地制宜推动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三、特色产业链创新融合工程


以现代物流业与本土特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导向,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助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园区重点支柱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石材产业物流、建材产业物流、农特产品物流、旅游商品物流等,构建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业物流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与本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


推进物流业与大宗商品特色产业的融合


针对安顺市石材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的优势,建设集荒料运输、集散中心(专业市场、商贸展示)专业市场、外部销售市场(经销商、装饰装修工程、物流贸易企业、采购商)、物流运输为一体的石材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石材”系统建设,促进以石材建材物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


建设以煤炭为主的生产物资物流,为安顺市能源、矿产等企业生产物资提供专业物流服务支撑。加快完善以铁路运输和短途公路运输及以铁路水路联运的矿产资源外运为核心的物流通道网络。重点推进石材、钡业、铝材等生产加工的物流服务,加快石材及关联产业项目落地,推进石材产能提升和全产业链打造,强力推进中国(安顺)石材城建设。尽快启动坝草码头通航、加快推进隆百铁路南段(黄桶至百色)开工建设,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促进矿产资源聚集发展。


推进物流业与粮油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依托平坝区、西秀区、开发区等粮油贸易储备的规划与布局,培育发展具有区域性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的现代大宗农产品流通平台和大宗农产品交易储备中心建设,从粮食、食用油、饲料仓库、配送中心等功能层面,提供粮食、食用油、饲料等农资品的储备交易、物流配送及商贸服务。重点推进全市粮油批发市场建设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粮油市场的配送功能,形成以粮油批发市场为中心,既能满足本地粮食消费需求又具有开放性和辐射能力的粮油物流体系。


推进物流业与旅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围绕安顺市旅游产业化资源和黄果树旅游品牌优势,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以“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安顺市形成“旅游+物流”的发展业态,围绕主要旅游景区布局旅游物流设施,分区域建设若干旅游产品物流中心。打造“安顺旅物”特色旅游商品品牌,不断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水平,搭建统一的旅游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连接旅行社、酒店、交通以及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配送等要素,形成有效沟通、运转顺畅的旅游产业服务链。围绕安顺市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关岭牛肉制品、紫云花猪、上关辣子鸡制品、板贵花椒、断桥糊辣椒、古生物化石仿真艺术品、平坝灰鹅、安顺瀑布茶、镇宁波波糖、金刺梨、安酒、旅游美术工艺品、蜡染制品等民族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服务于安顺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与推广、销售,促进旅游商品产业繁荣发展。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


以推进物流业与安顺市九大特色农业体系的融合为导向,保障农产品高效流通,保障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围绕坝区和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有效衔接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推进传统农产品物流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领域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借助大数据和供应链管理理念,构建以重点项目、农业园区建设示范项目、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示范建设为抓手,以金融服务支撑为延伸,以农村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为牵引的多业态并存的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格局。


推进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结合“菜篮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产地集散等因素,围绕普定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梓涵冷链物流项目、西秀区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绿野芳田冷链物流基地、紫云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物流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在产销衔接区建设集采购、分拣加工、冷链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低温加工配送中心和标准化中央厨房。鼓励企业对现有仓储保鲜保活设备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有需求的市场建设冷藏保鲜气调冷库,配置封闭式站台的低温库和具有恒定温湿度的冷库。


加强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九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结合产品特性和储运要求,建设县域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融通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成农产品产地与销地有效对接、城市与农村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网络,推进农产品物流全程冷链。


完善乡镇田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及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围绕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镇宁自治县重点乡镇建设田头市场,配备农产品预冷、清选、分级、分拣包装、保鲜、初加工、冷藏冷冻机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选择一批重点村,支持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设村级仓储保鲜保活设施,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网络优势,引导其与电商企业特别是农村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发展农村电商快递物流,构建“黔货出山”与“网货下乡”的快捷流通体系。


推进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建设


鼓励建立“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鼓励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立“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鼓励企业完善特种商品冷链物流监管系统,加快推广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源头、仓储、采购、加工、分销、物流、配送、金融和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构建智能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品运输、仓储、配送等全过程智能化。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强化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积极通过物流网络体系与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各类市场主体、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精准对接,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食堂等,努力实现“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专业冷链技术和运营团队,引导传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为农业生产企业提供生产、冷冻冷藏、冷链运输、供应链金融、产品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强化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推动冷链物流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实施


由安顺市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组建安顺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物流业发展重大战略研究、重大政策制定、重点产业布局、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统筹协调,健全监测分析、运行调度、检查督导、考核评价、情况通报和新闻宣传等工作机制,协同各级各有关部门合力推进规划实施,切实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区县分块负责、行业主管部门分类推进原则,按照职能职责,细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


二、完善政策保障


在市域内土地资源总体较紧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探索“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新型供地模式,加强交通物流枢纽规划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重大交通物流项目优先保障合理建设用地需求。认真落实国家物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确定物流行业“营改增”抵扣范围,设立市级“营改增”试点财政专项资金,对税收负担增加的物流企业给予过渡性财政扶持;研究出台对参与国际物流通道多式联运服务的物流企业、大数据智慧物流开发及应用企业、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财政直接补贴或减免所得税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招聘外地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户口迁移和家属安置、子女入学。探索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物流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智慧物流发展建设,支持物流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支持绿色物流建设,鼓励建立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三、夯实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的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争取政府专项债支持物流相关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如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发改委牵头的低息贷款,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借助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的贷款。积极对接省有关部门探索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政府提供引导资金,撬动市场投资,针对铁路专用线、冷链物流设施、港口码头、城乡配送中心、新能源车辆、智慧物流等领域,支持重大物流设施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债、上市、挂牌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有利机会,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为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的投资项目及股权转让退出奠定基础。依靠物流行业组织积极开展物流企业信用评级,协调金融机构提高对物流诚信企业的授信额度。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有关扶持资金和各类省级补助资金。


四、强化招商引资


以产业链招商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深化产业大招商,全面提升物流业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综合线上线下资源平台形成专业化招商体系,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目标区域、企业规模等维度对目标企业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培育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招商人员对物流的定位、物流服务产品及各方面要素配置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建立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全程服务体系,负责企业入驻前、入驻中、入驻后的全程衔接、协调工作。


五、加强督促检查


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为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早见实效发挥督导作用。组建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商务、交通运输、工信、农业农村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督导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对重大物流项目、重点物流工程进行专项督查。建立重点项目服务制度,充分发挥督导工作小组对物流领域的统筹指导作用,推动物流业关键环节重大措施不断取得新突破。


六、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原则,积极防范化解政府风险。物流行业因土地需求、园区建设、设备购买等原因,造成初期资金投入巨大,并存在前期亏损隐患、资金回笼缓慢等风险特点。科学制定物流业规划统筹,避免无效、重复铺点建设,造成资金无的放矢。严格划清物流市场与政府的界限,政府可通过招商引资、积极鼓励等引导性政策措施,剥离物流业务,向社会开放,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已经形成的隐性债务,尽快将其与优良资产打捆出售给物流企业营运,及时收回投入资金。


七、加强宏观统计


结合产业分工细化和产业链条延长的发展趋势,推动物流成本核算制度化、科学化,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状况和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宏观物流统计体系,统一市域内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规则及方法,强化物流信息管理。理顺物流统计监测机制,对数据信息发布建立问责制。对企业物流成本分类评价建立行业标准,定期监测物流运作效率的变化。


安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1月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633.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