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西藏“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16 09:25:04 HOT:0来源: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有力支撑西藏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国际国内开放合作。通过推进物流发展五项任务,统筹五大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十项物流重点工程,完善八个保障措施,促进全区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据《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举措,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地(市)制定物流产业规划、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审批核准物流业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规划背景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西南重要门户,地缘优势突出,是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发展潜力较大。现代物流业作为西藏自治区重点产业之一,对全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科学推进西藏现代物流业发展,对有效支撑我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要求。提高西藏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是西藏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要素集聚,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优化物流组织方式,打造智慧物流,推进资源共享,推动物流平台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有效衔接。


第二节 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业发展在引导生产、保障供给、扩大消费、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畅通经济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物流总体规模明显扩张。全区流通体系更加健全,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20年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4091万吨和156.53亿吨公里,分别是2015年1.93倍和1.31倍。2020年快递业务量达1138.97万件,是2015年的1.97倍。


物流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新增公路通车总里程4.05万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9.18万公里,比2015年增长57.2%。全区铁路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底,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轨道全线铺通,并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林芝机场飞行区平行滑行道工程、拉萨贡嘎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分别于2021年3月和8月投入使用。


物流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物流业在全区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物流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为物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各地(市)、各部门提高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出台相应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及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发展。西藏自治区物流协会成立,标志着物流行业自治组织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各类物流企业成长迅速,形成了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的多层次市场主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进物流业发展奠定基础。西藏本地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一批全国知名物流企业在西藏设立了分支机构。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物流运行成本稳步下降。随着全区物流发展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批物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加快融合,物流业不断优化升级,物流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区物流成本继续下降,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第三节 存在问题


物流费用仍然偏高。运输结构不合理,铁路总体规模偏小,货运能力有限,还没有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衔接紧密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区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藏货车空载率居高不下,装卸搬运费用占社会物流费用的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组织运营效率较低。物流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物流设施分布散乱、规模偏小,规模化、专业化物流园区较少,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较低,物流网络下沉成本偏高,仍存在枢纽节点微循环“最后一公里”梗阻,部分边远乡村物流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不配套,多式联运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的物流通道有待进一步完善。


物流产业融合不够。以物流为要素驱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能力远未挖掘,物流业态仍以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为主,供应链服务、物流金融、物流咨询等高端增值业务较少,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发展相对迟缓,对农畜产品加工拉动不够。国际物流发展缓慢,物流外包水平低,保税物流尚处起步阶段。


第四节 有利因素


政策环境有利。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部署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关怀、全国支援将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边境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为现代物流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确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西藏作为以生态为主要考核方向的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摒弃粗放式、低效式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无疑正当其时。


经济发展引致物流需求攀升。西藏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这既是物流业服务经济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服务从传统到现代转型需求引致的结果。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融入,西藏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会带动能源、原材料供应量和产品销售量的激增,为西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西藏物流业必须提高综合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提供多种类型的增值物流服务,增强竞争力。5G、大数据、物联网的加速应用,为西藏发展智慧物流提供重要支撑,为实现物流业的创新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推进物流发展五项任务,统筹五大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十项物流重点工程,完善八个保障措施,实现现代物流业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现代物流服务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物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服务管理专业化的物流发展格局。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调控、政策调节、市场培育、秩序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强政策扶持,营造公平竞争的物流发展环境。


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统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集约优化,协同统筹。科学合理依据各地产业特色、交通和区位优势,依托重点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加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区域物流网络,实现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带动全区物流业发展能级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智慧绿色,安全有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智慧+”赋能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改造;以“绿色+”赋能绿色低碳物流和逆向物流,实现物流全链条绿色化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物流保障能力建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积极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打造有利于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运作的市场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更好地发挥物流枢纽城市功能,积极推动物流产业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提高物流业开放水平。


第三节 定位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畅通区内、贯通国内、对接国际的物流通道网络,构建形成“一核驱动、三轴拓展、两翼支撑”的现代物流产业空间布局。


到2025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升;货运量达5000万吨;邮政业业务收入10亿元;快递业务总量1800万件;建成3个国家物流枢纽;全区A级以上物流企业争取达到10家以上。


第三章 物流发展主要任务


第一节 突出重点产业物流


着力提升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大力发展以果蔬、野生食用菌、肉类、奶制品、藏鸡蛋、药品等为重点的冷链物流。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广使用温湿度全程监控系统,为高原特色农副产品提供冷链运输保障。支持物流枢纽运营主体购置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进查验、保鲜、预冷、冷藏、冷冻、运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枢纽冷链运输服务能力。开展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试点和示范,推进各地(市)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农畜产品冷链服务网络。支持各地市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转站、配送中心项目,建立健全标准化的预冷集配、低温加工仓储配送等设施。


稳步发展工业物流。加快经开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制造业集聚区物流服务的配套完善和功能整合,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积极引导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分立物流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流程。推进工业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推动工业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建设拉萨堆龙德庆“药王谷”藏医药物流中心,开展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藏医药物流国际合作园基地、医药与器械专业物流城建设。以自动化分拣、全程信息化管理、高架立体库等现代物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辐射全区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和配送服务网络。


完善建材供应链物流。重点推进中国(西藏)—南亚建材交易中心、自治区级现代化建材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打造建材、工程机械、铁制品焊接等专业市场集群及配送中心,在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交易整合等市场运营和管理环节上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实现集信息、仓储、加工、配送、交易、金融等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功能。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与跨境物流。以拉萨城投电商快递物流园、日喀则珠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重点,稳步推进快递产业园、快递服务网点和快递公共服务站三级主干快件服务网络建设,促进电商快递产业园、快递分拨处理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智能社区规划建设与铁路、公路、民航建设融合发展。发挥日喀则面向南亚开放重要物流节点作用,同步规划建设吉隆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日喀则经济开发区,加强与拉萨综合保税区联动,形成区内重点口岸协调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全区跨境物流网络体系发展。


第二节 发展重点领域物流


保税物流。进一步完善拉萨综合保税区功能,积极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展示等多元化业务。推动拉萨综合保税区与拉萨空港联动发展,建设成为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储、检验检测、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日喀则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日喀则市开放发展主引擎、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推动日喀则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发展面向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农副食品加工、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以及建筑材料、边境贸易、跨境物流等相关产业,提供进出口、转口贸易、与其他特殊区域间的流转等服务。加强与日喀则市各边境口岸联动发展,推动保税物流发展,建设成为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储、海关查验、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吉隆口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推动将樟木、吉隆等口岸的主要服务功能后移至日喀则保税物流中心(B型)。依托昌都经开区区位优势、发展优势,推动设立昌都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促进昌都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城市、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空港物流。加快推进空港建设和转型升级,重点打造拉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日喀则、昌都、林芝、阿里自治区级空港型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加强空铁、公铁联运枢纽建设。加强空港、陆港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完善集疏运体系和多式联运体系,增强空港物流服务功能,拓展增值服务。提高空港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运载装备和货物的信息跟踪与交换,推动重点空港与相关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推广应用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壮大物流主体,提高空港物流运行效率。依托空港型物流枢纽,发展以花卉、水产品、果蔬品交易、生物医药等为主的航空物流,推动西藏航空物流产业规模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


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和农牧业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物流业务,进一步释放物流外包的业务范围,提高物流外包的功能层次。依托重点产业,发展面向产业基地和加工业的配套产业物流。积极探索为加工业、商贸流通业配套服务的“中央仓库”建设,实现供应链集成化和敏捷型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节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优化运输结构。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费用低的优势,积极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全面提高铁路运输比重。推进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专线铁路建设。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的变化,拓展铁路快件业务,提高铁路零散快运的市场份额。


提高运输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企业联盟甩挂运输、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等运输模式,推动无车承运人业务加快发展。支持和引导传统公路货运站场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罐装等专业运输车辆。鼓励运输企业开展“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次结算、一份保险”的全程运输服务,减少装卸、换装、装运环节,提高货物完好率及缩短运输时间。引导物流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


完善信息服务。不断完善物流公共平台建设,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运输方式物流相关信息互联共享,推进大数据在物流中心合理选址、库存预测和仓库储位优化、车货匹配、运输和配送路线优化、设备修理预测、供应链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多式联运,鼓励企业间运力资源共享,提高运输车辆实载率。


改进交通服务。综合考虑城市配送需求、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配送车辆通行、停靠、卸货区域和时段,科学规划和设置车辆通行标志标线,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政策,统筹优化交通安全和通行管控措施。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协同开展共同配送、夜间配送。分类施策,结合道路交通实际,对新能源货车进行差别化管理,对生活必需品、药品、鲜活农畜产品和冷藏保险品等运输车辆适当放宽通行限制。建立应急响应状态下道路交通管制等应急救灾物资运输保障机制,建立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运输网,实施应急物流专班、专列、专道和无障碍免费通行制度,确保应急救灾物资优先通行,切实提高应急救灾物资调运和配送能力。


打通关键环节。打通公铁、陆空等枢纽连接的“关键一公里”,加快实施引入重要公路枢纽和空港园区等支线铁路工程,提升货物转运效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加快补齐城市及农牧区配送网络体系短板。推进共同配送规范化发展,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建设,支持社区、机关、学校、商务区末端配送点建设,大力推广智能快件箱的应用。


第四节 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1.服务和融入国内大循环


强化与重点区域物流领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兰西城市群的区域合作,通过政策沟通、招商引资、经济合作等方式促进人员、货物流通。加强区内外物流企业合作,支持区外大型物流企业在西藏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鼓励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通过资源整合和商业合作,在区外建设仓储物流节点。


深化与援藏省市企业互利合作。加强与援藏省市、企业沟通衔接,总结产业援藏经验做法,探索渠道援藏新举措新途径。依托援藏省市、企业的成熟物流渠道、销售网络,帮助西藏物流企业和特色产品拓展区外市场,促进我区产业发展。


2.把握和参与国际大循环


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物流合作。利用中国(西藏)国际博览会、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平台,深化西藏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商贸物流合作,把拉萨、日喀则、吉隆打造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货物集散地、电商总部和邮件分拨中心。拓展国际物流班线,加快完善通往南亚的陆路和空中通道。促进跨省区和不同关区间通关一体化,建立健全快速通关机制,吸引区外货物通过我区集结销往南亚市场。


打造国际物流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建立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鼓励机场、货站、航空公司、海关、边防、税务等各方积极参与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引进有实力的国际货运公司和货代企业,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采购、国际分拨、国际配送和国际中转等物流业务。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物流和跨境物流联动发展示范园区,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冷链等新兴物流。


第五节 强化实施创新驱动


拓展应用物流技术。引进先进物流技术和“车联网”物流平台,促进物流新技术新装备在货物调度管理、装卸搬运、智能配货、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慧物流等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鼓励使用智能化仓储、“无人场站”等现代物流设备,提高物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鼓励和支持城市配送企业广泛采用北斗卫星定位(BDS)、地理信息(GIS)等技术构建全程可控的新型配送体系。


建设物流科研平台。支持校企合作,在高校和重点物流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物流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积极支持高校建设现代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物流科技研发,建立物流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物流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大力推行绿色运输,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优化运输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突出发展绿色仓储,建设生态绿色物流园区,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采用绿色包装,引导快递企业循环使用包装材料,推广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及循环共用,构建循环物流系统。在物流枢纽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载运工具和装卸机械,支持节能环保型仓储设施建设。


第四章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综合考虑区域经济、产业安排、货物流向、市场需求和物流现状,以物流枢纽体系、物流通道体系、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信息体系、多式联运体系“五大体系”为着力点,构筑形成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发展物流枢纽体系


1.明确物流枢纽布局


按照在重要交通枢纽和重点产业区域强化物流节点配置的原则,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针对各地(市)区位、交通、产业等条件,依据物流发展需求预判,构建物流枢纽体系。其中,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重点建设3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1个空港型、1个陆港型和1个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依据全区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产业发展格局、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条件等,布局建设18个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包括4个空港型、3个陆港型、2个生产服务型、6个商贸服务型和3个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规划建设33个地(市)级物流枢纽,包括3个空港型,3个生产服务型、26个商贸服务型和1个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


西藏自治区物流枢纽布局


1.国家物流枢纽(3个)


空港型:拉萨(贡嘎)


陆港型:拉萨


陆上边境口岸型:日喀则(吉隆)


2.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18个)


空港型:日喀则、昌都、林芝、阿里


陆港型:日喀则、林芝、山南


生产服务型:拉萨、日喀则


商贸服务型:拉萨、日喀则、林芝、那曲、昌都、山南陆上边境口岸型:仲巴(里孜)、聂拉木(樟木)、普兰


3.地(市)级物流枢纽(33个)


空港型:定日、隆子、普兰


生产服务型:林芝、昌都、山南


商贸服务型:当雄;拉孜、江孜、亚东、萨嘎、定日、昂仁、吉隆、南木林;波密、察隅、墨脱;芒康、边坝、丁青、江达;索县、班戈、尼玛、申扎;噶尔、改则;贡嘎、隆子、加查、措美陆上边境口岸型:定结(日屋—陈塘)


在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区位优势等条件,坚持整合优化存量物流设施、统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原则,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为支撑,地(市)级物流枢纽为补充的“一核驱动、三轴拓展、两翼支撑”物流枢纽体系,促进全区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区域物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一核”:藏中物流枢纽发展核


以拉萨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辐射带动藏中南经济区物流经济发展,并与拉萨生产服务型、拉萨商贸服务型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联动,推动拉萨山南一体化发展,提升藏中南经济区在全区的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西藏物流枢纽“一核”功能定位


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枢纽选址:毗邻拉萨西站铁路货运站


功能定位:依托G318、G109和G6(高速)、青藏铁路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充分发挥高原绿色食(饮)品、藏医药、民族手工业、新能源、新型建材等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拉萨综合保税区、堆龙德庆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的集聚优势。培养壮大枢纽经济,打造成为服务全区经济,对内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公铁联运中心、南亚通道运营中心、应急物流保障中心、治边稳藏战略物资中心,成为西部重要、国内有影响力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拉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枢纽选址:毗邻拉萨贡嘎机场货运作业区


功能定位:依托拉萨贡嘎机场联通国内主要城市、连接南亚加德满都的航线网络,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等产业优势,开通并加密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新开国际和地区全货运航线,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空中跨境运输通道,形成集航空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于一体的物流功能体系,建设成为青藏高原连接南亚东南亚最大的空港型物流枢纽。


拉萨商贸服务型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


枢纽选址:毗邻堆龙德庆区羊达乡物流聚集区


功能定位:依托G109和G6(高速)、青藏铁路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依托堆龙德庆区羊达乡物流聚集区,立足拉萨西站周边多式联运优势,形成集商品仓储、干支线联运、快消品配送、供应链服务、智慧物流和国际物流于一体的物流功能体系。


拉萨生产服务型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


枢纽选址:堆龙德庆区古荣乡


功能定位:依托G109和G6(高速)、青藏铁路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形成集大宗商品物流、供应链服务、生产制造配套物流于一体的物流功能体系,主要服务于大型工业企业。同时,与拉萨西站、拉萨南站铁路货运站形成联动,支撑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建设,建设成为服务藏中城市群、辐射全区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2)“三轴”:川藏、新藏、青藏物流发展轴


川藏物流枢纽发展轴。以川藏公路(G318)、拉林铁路为主要支撑,以拉萨、林芝、昌都的各级物流枢纽为依托,以活跃生产和商贸、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为主要目标,推进各地(市)驻地生产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带动沿线地(市)级物流枢纽发展。


新藏物流枢纽发展轴。以新藏公路(G219、G216)、拉日铁路为主要支撑,以拉萨、日喀则、阿里的沿边各级物流枢纽为依托,以服务边贸和跨境物流、提升应急物流水平为主要目标,促进边境通道建设,加快各级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建设。


青藏物流枢纽发展轴。以青藏公路(G109)、拉那高速公路(G6)和青藏铁路为主要支撑,以拉萨、那曲的各级物流枢纽为依托,联动那曲、藏青工业园区,助力藏北农牧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高效联动发展。


(3)“两翼”:藏西北、藏东北物流枢纽发展翼


藏西北物流枢纽发展翼。以阿里、那曲西部为中心,推进普兰陆上边境口岸型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和噶尔(狮泉河)、改则、班戈、尼玛等商贸服务型地(市)级物流枢纽发展,联通服务格尔木、喀什、和田等周边地区。


藏东北物流枢纽发展翼。以昌都、那曲东部为中心,推进索县、边坝、丁青等商贸服务型地(市)级物流枢纽发展,重点发展昌都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商贸物流园、邦达航空港物流枢纽,联通服务甘孜、玉树、迪庆等周边地区。


2.推进物流枢纽专业化建设


(1)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国家物流枢纽间加强业务对接,促进枢纽间要素流动、信息互联和标准协同,发挥枢纽规模效应,建设形成服务全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国家物流枢纽,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物流枢纽专业化发展。


(2)建设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


加快培育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补齐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短板,加快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探索发展枢纽多式联运,推进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和功能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着力构建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运营服务网络,加快建设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支撑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建设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铁路集装箱场和铁路专用线及口岸通关查验、海关监管、仓储物流、保税等方面设施建设,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集疏运网络体系,实现物流枢纽与交通干线的有效衔接;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推进国际集装箱公铁联运。


2.物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鼓励和支持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依托现有资源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动对接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引导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装备,鼓励物流企业进行资源和功能整合创新。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应结合优势产业,全面梳理物流枢纽项目,确定物流枢纽布局选址,编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


(3)地(市)级物流枢纽建设


更好发挥物流枢纽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地(市)级物流枢纽特色化建设,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有效激活农牧区市场,降低农牧区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产业要素集聚。依托邮政网点等完善农牧区商贸物流网络,构建工业品下乡、农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农牧区电商物流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地(市)级物流枢纽建设


农牧区电商与物流网络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农牧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为重点的电商物流,在重点中心城镇建设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日用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县、乡、村日用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支持县级物流集散中心、重点乡镇农畜产品初加工冷藏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特色产品加工、医药、建材等物流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物流节点仓储、分装、分拨、配送等服务功能,加快实现物流要素集聚,进一步发挥物流枢纽网络规模经济效应,打造地区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双向物流配送网络高效衔接,加快推动农牧区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第二节 优化物流通道体系


1.形成“畅通区内、贯通国内、对接国际”的物流通道网络着力构建陆路、空中立体物流大通道,加快重点铁路、口岸公路、航空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建设形成“9出区”“6出境”物流陆路通道。


(1)“9出区”陆路通道


①衔接成渝


拉萨—林芝—昌都(芒康)—四川甘孜州(巴塘)—成都(川藏南线)拉萨—那曲(色尼、嘉黎)—昌都(边坝、洛隆、江达)—四川甘孜州(德格)—成都(川藏北线)


②衔接青海


拉萨—那曲(安多)—青海海西州格尔木


拉萨—那曲(聂荣)—青海玉树州玉树


拉萨—那曲—昌都(类乌齐)—青海玉树州玉树


③衔接云南


拉萨—林芝—昌都(芒康)—云南迪庆州—昆明


拉萨—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保山市


④衔接新疆


拉萨—日土县—新疆喀什地区叶城


拉萨—改则县—新疆和田地区民丰


(2)“6出境”陆路通道


①衔接中国—尼泊尔—印度


拉萨—吉隆(吉隆口岸)—尼泊尔甘达基经济走廊(加德满都)拉萨—聂拉木(樟木口岸)—尼泊尔甘达基经济走廊(加德满都)拉萨—仲巴(里孜口岸)—尼泊尔甘达基经济走廊(博卡拉、蓝毗尼)拉萨—普兰(普兰口岸)—尼泊尔卡纳利经济走廊


拉萨—定结(日屋—陈塘口岸)—尼泊尔戈西经济走廊


②衔接中国—印度


拉萨—亚东(仁青岗)—印度锡金邦


2.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货运场站建设


在公路、铁路、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区,建设多式联运枢纽,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物流组织场所,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提升西藏物流产业对内集聚、对外辐射能力。优化调整地(市)、县(区)国土空间规划,为物流业发展预留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基地、配送点,鼓励优化邮政寄递和快递物流分拣设备,提升服务效率。在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那曲等交通干线沿线站场建设一批客货综合运输节点,建设完善空港设施,加快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快速高效的集疏运体系。


第三节 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1.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


鼓励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引导传统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提高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国际物流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培育形成一批管理先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增强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供应链金融、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的能力,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企业的网络优势,引导其与电商企业特别是农牧区电商企业深度合作,支持邮政、快递企业联合设置村级邮(快)件接收场所,开办农牧区配送站,支持特色村庄和商户开设“农牧区网店”,建成普惠城乡的服务体系。


2.发展物流新兴业态


鼓励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等新兴物流服务,用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务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大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高仓储自动化程度,促进快递企业探索与社区商业、便利店、连锁超市联动,鼓励超市、药店、万村千乡配送店等网络化经营的商贸流通企业开展配送服务,提高“最后一百米”服务能力。扶持重点农牧业生产地区建设产地预冷库、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农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推进农牧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县、乡(镇)为重点,抓好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建设,以整合、改造吸收加盟店为主,供销合作社自建、联建和改造一批连锁超市和农家店网点,发展连锁配送,努力提高网络经营能力和经营规模。


3.加快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推进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信用中国(西藏)和行业(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企业公共信用信息记录。鼓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结合物流业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信用记录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人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依法将物流企业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西藏)集中向社会公示。推动物流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加强对守信企业的奖励和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建立自治区级重点物流企业认定机制,认定一批自治区级重点物流企业,积极培育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作用。


第四节 打造信息平台体系


1.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推动物流活动信息化、数据化,构建全局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数字平台,聚合多种物流业态,打通物流服务全链条,实现物流资源的实时共享。推进公路、铁路、航空、邮政及公安、海关、市场监管等领域相关物流数据开放共享,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资源,实现主要企业货源信息与物流车源信息对接,提供交通、物流、仓储、配送等公共信息服务,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


2.建设物流园区信息共享平台


推广第三方物流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在物流园区的运用,通过对入驻园区企业、货主、司机、货车等相关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提供物流信息交易、物流设备交易、物流项目招投标、物流业产权转让、企业并购、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便于政府准确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支撑物流园区建设。通过供应链云、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化平台组成数字化网络,打造数字供应链物流生态,推动物流园区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3.推广智慧物流平台在企业运用


支持重点物流企业通过建设信息平台,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系统对接,优化内部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创新交易结算模式,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增强企业间的协同运作能力。加强物流渠道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实现对寄递物流活动全过程跟踪和实时查询。结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创业创新型物流企业,依托智慧物流平台功能,实现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的供应链管理,通过智慧物流信息化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五节 建设多式联运体系


1.推动多式联运设施建设


着眼增强物流枢纽与产业承载区联动,大力推动公铁联运,实现公铁货流无缝衔接;发展铁路班列,推进“粤甘藏尼”等铁路班列常态化运营;依托拉萨、林芝、日喀则机场和青藏、拉日、拉林铁路,推进空铁联运设施建设,适时开通与空运接驳的陆路班列,积极推动空陆联运发展,努力构建“空铁联运、陆空联动”的多式联运新格局。鼓励发展多式联运联盟,重点支持多式联运参与各方成立经营联合体,培育多式联运骨干龙头企业,探索创新多式联运全程组织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甩挂运输试点。


2.优化货运结构和方式


发挥关键铁路通道作用,大力推进“公转铁”,适当调整全区货运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减少公路货运比重,发展绿色运输。提高铁路零担市场份额,有效利用铁路货运班车、快件物流班列运输能力。推进大宗散货公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包装、小型集装箱运输,实现货物运输“一票到底”。积极推动公铁联运、空陆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对接相关物流信息平台,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提高多式联运能力和效率。


第五章 实施物流重点工程


第一节 制造物流融合工程


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围绕西藏七大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加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大加工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推进力度,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剥离设立专业物流公司或外包物流业务,再造企业内部流程,开展社会化物流业务。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启动实施一批联动发展试点项目。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参与加工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供应链服务。


加强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整合。积极引导和促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释放物流需求,统筹规划集聚区内部物流系统。围绕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园区用地节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等优势,整合物流资源,推动集聚区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共用。新增规划建设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要面向周边制造企业,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区中园”,搭建商贸、物流、会展、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服务,为制造业物流需求提供良好服务条件。


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鼓励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支持制造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对采购、生产、销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积极发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成品包装销售、售后零配件供应维修于一体的全过程供应链物流。提高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物流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第二节 智慧冷链物流工程


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建设,提供仓储(冷藏)、运输、信息、交易、配送、加工、商贸等一体的现代化、网络化、便利化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改造老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冷链物流功能。支持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鲜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预冷保鲜、冷藏冷冻、低温分拣加工等冷链设施。鼓励企业进行设施设备升级,建设节能型冷库,增强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推广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物联网手段进行商品质量追溯管理,推广应用果蔬预冷技术、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工包装冷链保鲜和温控技术、冷藏运输车辆监控技术,形成“无缝化”连接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各类生鲜农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应用条型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北斗导航系统(BD)、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提升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节 城乡配送物流工程


城市物流配送。鼓励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整合利用商贸、供销、交通、邮政等现有仓储、运输等物流资源,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城市末端网点配送建设,综合利用智能快件箱、连锁商业合作、第三方服务平台等新模式,构建线上和线下零距离智能社区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百米”配送难的问题。探索推进“快邮”合作,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率。加强物流渠道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实现对寄递物流活动全过程跟踪和实时查询。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提升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


农牧区物流配送。以邮政企业为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融合商务、供销合作社、交通、快递等资源,进一步提升乡村邮运车辆频次,从当前乡级每周五班、村级每周三班提升至逐日班通过客货邮融合发展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牧区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配送网络,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牧区延伸。推进农牧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物流集散市场、农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农畜产品进城渠道,促进工业品下乡与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积极培育农牧区物流市场主体。推动农牧区综合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健全完善集包装、仓储、集散、产销对接、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的基础设施及其相关设备。


边境物流配送。围绕固边兴边强边,促进边境特色产业和边境贸易发展,完善边境地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冷链物流网络,探索在重点边境城镇建设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商贸物流中心。加强抵边通道和边境一线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应急保障和救援能力,为边民群众扎根边陲、发展生产、守护国土、建设家乡提供坚实保障。


第四节 现代物流园区工程


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在符合“多规合一”的前提下,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依托交通枢纽、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绿色高效,形成以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若干专业物流园区为辅助的物流园区体系。推进物流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以及现代化立体仓库、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周边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多式联运,推广使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完善物流园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物流园区示范工程,更好发挥物流园区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第五节 专业物流提升工程


1.电商物流


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鼓励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领域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构建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专业物流服务体系和货运物流体系,推动物流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强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应用,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着力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支持区内电商企业与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提高区内企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水平。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将电商服务网络延伸到农牧区。


2.医药物流


鼓励医药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实体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支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开展专业医药物流,引导中小医药企业将医药配送业务外包,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的共同配送。


3.粮食物流


建设若干个粮食和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增强供应保障和稳定市场的能力。依托各类储备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建立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加强区内外粮食市场衔接,提高区内市场供应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粮食第三方物流,培育社会化的粮食物流市场。


4.逆向物流


适应绿色消费、循环经济、低碳社会发展趋势,加快建设逆向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废旧电子产品、家电、汽车等可利用物资回收物流体系,实现废旧产品的可循环再利用。建立逆向物流产品交易机构、网络展示和交易平台,支持逆向物流体系“物联网”建设,强化逆向物流相关技术研发及应用,积极开展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试点。


第六节 多式联运整合工程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建设,以物流枢纽建设为主体,科学规划和建设多式联运设施,构建以公铁联运为核心,公路集疏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物流模式。积极构建中国—南亚跨境多式联运体系。依托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中转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着力打通物流通道关键节点,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设施衔接问题,实现多式联运便捷互通。加强城市多式联运物流场站、作业区及其配套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技术及装备,实现货运换装无缝衔接。


第七节 物流科技应用工程


1.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推广国家标准应用。强化标准推广实施,重点推进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物流信用标准体系、物流信息标准化等工作。加强物流标准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和普及推广,注重物流设施标准与国际物流设施标准以及其它产业标准的衔接。加大物流设施标准的实施力度,努力提升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推进托盘标准应用推广及循环共同体系建设。


开展标准试点示范。支持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试点工作,在全区物流企业中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提高西藏物流管理水平。推进西藏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物流标准化示范基地认定,选取部分基础较好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


2.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重点实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商务集成创新、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推动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设施装备和货物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安全管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和有序交换,促进市场主体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贯通信息链条,促进物流联动和协同。


第八节 绿色物流输配工程


支持绿色物流输配。积极发展绿色物流,推广使用大型化、厢式化、专业化货运车辆,鼓励发展集装箱运输,在城市配送领域广泛使用新能源设备。试行“城市共同配送班车”“城际货物快运列车”等模式,扶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业态,更好发挥铁路运输能力,降低汽车空载率。优化运输、配送路线,支持企业开展共同配送,减少迂回运输、重复运输。


建设绿色物流平台。集合工业品和生活物资回收站点、集散中心、废旧物资加工企业等相关资源,推进废旧物资绿色物流平台建设,打造“社区回收点—废旧物资集散中心”为支点的居民生活回收网络和“工业企业回收点—工业园区回收中心—城市工业品回收物流园区(中心)”工业品回收网络,推动形成“回收—集散—再加工利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发展模式。


第九节 应急物流保障工程


完善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物流综合协调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应急物流工作模式,健全应急物流预案和应急物资调运配送保障机制。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捷、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充分发挥系统效应,提高应急物流实施效率。


培育扶持应急响应企业。建立全区应急响应物流企业名库,完善骨干企业遴选办法,择优选取一批经济规模、技术装备、服务水平等均满足条件的企业作为应急响应物流骨干企业。鼓励应急响应物流骨干企业优化运行组织方式,加强协同配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高应急保供水平。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积极构建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储备格局。完善全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布局,建设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在各地(市)建设区域性物资储备库,积极建设边境一线、易灾乡镇物资储备库。结合军民融合体系建设,按类分等建立应急运输队伍,完善粮食、食盐、肉类、医药等重要物资储备,增强保障能力。


构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打造适应性强、功能全面、响应迅速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应急物资调运指挥体系,将应急物流涉及的政府部门、物流企业纳入网络,使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与政府相关的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效衔接。加强各级指挥中心建设,形成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应急救灾物资调运指挥系统,实现统一指挥、分工协作、上下联动、高效运转。


第十节 物流开放合作工程


打造物流对外合作平台。全力推进拉萨综合保税区、吉隆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吉隆、樟木、普兰、里孜、陈塘、日屋、拉萨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亚东、察隅等边贸通道功能,加快形成一批西藏对外合作平台,提高物流开放合作水平。重点推进实施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定日支线机场、隆子支线机场、普兰支线机场等空港建设,改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完善物流开放合作机制。牢固树立主动开放、全方位开放、包容性开放的新理念,坚持对内对外同步开放,消除影响物流业发展和合作的壁垒,为物流合作提供良好环境。深化相邻省区区域合作,建立健全跨省区物流协作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形成物流开放合作新局面。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协调实施机制


强化工作协调。发挥好西藏边贸物流产业发展专项推进组作用,完善物流业重要事项会商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加强对相关规划、政策、项目等的指导协调,抓好工作落实。加大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促检查,梳理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已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列出清单,逐项督查落实。


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市)、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在建和已建成未投运物流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加大土地、资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落实。建立现代物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开设绿色审核通道,加强横向联动、有机衔接,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工程项目推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缩短快递物流企业开办和商标注册时间。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进一步压缩公告时间,拓展适用范围。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物流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质量监控、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本土物流品牌,逐步形成一批影响力大、服务水平高的物流龙头企业,为我区天然饮用水、特色农畜产品、建材、藏医药等商品开拓市场提供支撑。支持区外企业参与区内快递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作经营,提高快递物流企业竞争力。鼓励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逐步发展为集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物流综合体。鼓励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和跨省区运营网络,积极参与对外竞争。


第三节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支持物流协会建设。积极发挥西藏自治区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行业协会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建议、技术推广、标准制订、信息统计、咨询服务、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物流企业评级等方面的工作。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信息采集、评估、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组织信用建设方面的培训,积极指导和组织会员单位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协助政府部门推进物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共同推动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节 提升物流统计水平


加强物流行业监测分析。按照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选择若干代表性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平台作为监测点,及时发现物流业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建立反映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运行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时效性,为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动态监测、形势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扩大统计成果宣传应用。按年度发布物流统计分析报告、物流业发展报告,积极扩展物流统计数据发布渠道,做好数据解读,及时准确反映西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


第五节 创新政策保障措施


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完善落实物流业发展用地政策,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的重点物流节点以及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所需用地,以及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基础上安排时优先考虑,并执行产业用地相关政策。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降低物流成本和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的各项规定,积极落实西藏特色产品出藏运输补贴。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统筹自治区级各个领域用于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西藏规划的重大物流项目纳入国家现代物流业重大工程包,并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各地积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积极探索通过设立物流产业基金或子基金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快推广PPP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西藏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挂牌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鼓励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方向的重点物流项目,并积极参与重点物流企业重组、并购。


第六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依托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积极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流产业人才,满足西藏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多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开展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定期选派物流人才参与企业家训练营、工商管理专题班等培训,鼓励到物流行业领军企业交流学习。


加大物流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物流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引进物流领域高端人才,吸引物流技术人才落户区内。建立覆盖全区的物流专业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物流发展新模式,支持区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来藏创业。


第七节 完善规划绩效评估


各地(市)、各部门要及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握西藏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不同阶段规划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估,进一步增强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加大绩效考核、实施评估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和拟建项目的协调落实及综合评价考核。


第八节 加强宣传引导工作


加强规划实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积极宣传发展物流业的重大意义,提高各方面对发展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规划实施。突出宣传重点,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物流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对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物流产业形象的工作,要密切关注、及时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西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0月20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624.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